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鄂豫皖是哪個省的簡稱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鄂豫皖是哪個省的簡稱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鄂豫皖蘇區的簡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或稱鄂豫皖蘇區是土地革命戰爭中國共產黨所創建革命根據地之一。1930年成型,以大別山為中心,最盛時期包括周圍20餘縣,成為僅次於中央蘇區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的前身是鄂東根據地、豫東南根據地和皖西根據地。 
1927年11月,中共黃麻特委領導黃安(今紅安)、麻城農民起義,組成工農革命軍鄂東軍。1928年1月,鄂東軍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7軍,在黃岡、羅田、黃安、麻城、黃陂、孝感地區開展遊擊戰爭。 5月,第7軍進入黃安、麻城、光山三縣邊界的光裕山、摩雲山、羚羊山、木城寨地區發動群眾,建立基層革命政權。至7月,初步建成擁有20萬人口、以柴山保為中心的根據地,第7軍改編為紅軍第11軍第31師。 1928年10月,中共鄂東特委成立。12月,提出以大別山為中心進行工農武裝割據的計劃,並與豫東南、皖西地區的中共組織建立了聯係。1929年5月,商(城)南農民起義武裝組成紅軍第11軍第32師,創建了以南溪、吳家店為中心的豫東南蘇區。 6~10月,紅31、紅32師互相配合,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鄂豫邊界地區三次“會剿”。同年11月至1931年1月,中共六安中心縣委在紅32師的支援下,領導六安、霍山農民起義,組成紅軍第11軍第33師,創建了以金家寨為中心的皖西蘇區。 與此同時,鄂東北、豫東南兩蘇區統一為鄂豫邊蘇區,成立了以徐朋人為書記的中共鄂豫邊特委和以曹學楷為主席的鄂豫邊革命委員會。 1930年4月,中共鄂豫皖邊特委成立,郭述申任書記。紅11軍改編為紅軍第1軍,許繼慎任軍長,曹大駿任政治委員,並將六安、霍山遊擊隊和潛山工農革命軍獨立師改編為中央獨立第1、第2師。 6月,鄂豫皖邊區第一屆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成立蘇維埃政府,甘元景任主席。至此,以大別山為中心的鄂豫皖蘇區形成。 反圍剿作戰 1930年12月上旬,蔣介石調集近10萬兵力圍攻鄂豫皖蘇區,是為豫鄂皖邊區第一次圍剿。12月9~12日,國軍第44師進占湖北黃安縣城和河口鎮,此時鄂豫皖紅1軍主力遠在皖西,於是中共鄂豫皖臨時委員會組織地方武裝2萬人,開展遊擊戰。 中旬進至湖北黃麻地區的紅15軍攻入河口鎮,殲滅守軍一部分;接著將國軍2個師阻於黃安七裏坪地區;同時紅1軍主力在皖西作戰,一度包圍六安,威脅霍山;30日,在東、西香火嶺迎戰國軍第46師,擊潰國軍6個團。1931年1月3日,紅1軍西進,在河南商城四顧墩國軍第30師一個團。 1931年4月開始豫鄂皖邊區第二次圍剿,國軍集中12萬兵力進攻蘇區,中旬以7個團進占皖西麻埠等地,紅4軍主力進入皖西。25日,紅軍一個師在麻埠外圍打援,4個團進攻獨山,殲滅國軍一個團,麻埠等地等地國軍退回霍山。同時,留置在鄂豫邊的紅軍和地方武裝不斷襲擾國軍的追剿軍。 爾後國軍將圍剿重心東移,準備在鄂豫邊建立堵擊線;於是紅軍主力西進,在新集以北滸灣重創國軍4個團。5月下旬,在黃安桃花鎮地區,殲滅守軍一部分;並在十裏鋪設伏,殲滅援軍3個營。 1931年11月,國軍15個師準備圍剿蘇區,是為豫鄂皖邊區第三次圍剿,紅四方麵軍在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間,分別進行黃安戰役、商潢戰役、蘇家埠戰役、潢光戰役,殲國軍6萬人。 1932年,蔣介石調集24個師30萬兵力圍剿蘇區,是為豫鄂皖邊區第四次圍剿。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張國燾堅持進攻,令紅四方麵軍出擊平漢路,奪麻城,進而威逼武漢。8月上旬,國軍進攻蘇區腹地,紅軍撤圍麻城,倉促出戰; 8月11~17日,紅軍在馮壽二、七裏萍地區與國軍戰鬥,殲國軍一、二縱隊五千人,但自身也傷亡慘重,撤退至檀樹崗待機。 22日,國軍第二縱隊繞道黃陂向宣化店集結,準備進攻蘇區中心新集(今新縣縣城),張國燾以為國軍撤退,令紅軍北上迎擊國軍第一縱隊,紅軍剛到新集以北,國軍第二縱隊即來,紅軍於扶山寨至金蘭山一線阻擊,殲兩千人。 9月6日,國軍從南、北兩麵夾攻紅軍側後,紅軍遂向皖西轉移,於9月底返回黃麻地區。 10月上旬,國軍對紅軍形成合圍之勢,紅軍主力決定轉移至外線,隨即紅四方麵軍2萬主力越過平漢路,撤離蘇區,反圍剿失敗。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